民国初期,以附税收入的7成(70%)用于乡自治经费的支出。此外,乡各项杂捐收入补充自治经费支出的不足。自治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教育事业、建设事业和社会救济。
抗日战争胜利后,吴江县财政困难,乡机关日常经费开支采取就地摊筹办法,规定“各乡、镇公所在县政府所发经费不敷开支时,均得筹收补充经费,此项经费一律筹收实物,暂定每一乡、镇收米8石(每石米75公斤)”。
新中国成立后至人民公社化前,乡级经费支出主要为教育事业经费、编制干部工资及行政办公开支费,这些经费均由县财政拨款。
1958年,试行乡镇一级财政经费支出包干。1959年后,公社一级财政预算试行管理本级预算支出的办法。
1986年,建立乡一级财政,财政支出分为3块(预算内支出、预算外支出和自筹资金支出)。预算内支出:包括公办教师经费、机关编内人员经费、文教卫生事业开支、城市建设维护费及支农费等。预算外支出:包括民办中小学教师经费、九年制义务教育经费及支农费等。自筹资金支出:包括机关日常公用经费、广播事业费、市镇建设费等。1987年,坛丘乡预算内支出40.88万元,预算外支出14.34万元,自筹资金支出45.44万元,全年总支出100.66万元。1999年,坛丘镇全年总支出1015.81万元,是1987年的10.1倍。
表8-2 1987~1999年坛丘镇(乡)财政支出情况表 单位:万元
年份 |
总支出 |
预算内 |
预算外 |
自筹资金 |
|
金额 |
其中:附加支出 |
||||
1987 |
100.66 |
40.88 |
14.34 |
13.51 |
45.44 |
1988 |
112.49 |
39.30 |
17.74 |
17.24 |
55.45 |
1989 |
162.62 |
50.10 |
24.65 |
24.51 |
87.87 |
1990 |
18249 |
70.14 |
38.64 |
36.71 |
73.71 |
1991 |
247.47 |
70.67 |
81.20 |
76.48 |
95.60 |
1992 |
397.10 |
83.42 |
147.08 |
144.71 |
166.60 |
1993 |
485.04 |
105.62 |
142.37 |
140.74 |
237.05 |
1994 |
593.97 |
163.87 |
80.04 |
79.21 |
350.06 |
1995 |
751.71 |
205.84 |
143.65 |
143.65 |
402.22 |
1996 |
648.72 |
236.52 |
412.20 |
149.12 |
— |
1997 |
991.53 |
291.13 |
700.40 |
122.86 |
— |
1998 |
1089.41 |
364.07 |
725.34 |
204.82 |
— |
1999 |
1015.81 |
373.29 |
642.52 |
166.98 |
— |
说明:1996~1999年的自筹资金支出包含在预算外支出中。